首页

优美之家夫妻主奴

时间:2025-05-30 02:22:17 作者:创新传承方式 让非遗“活”在当下 浏览量:76378

  行神州“播”天下 优质主播中国行丨创新传承方式 让非遗“活”在当下

  央广网新余5月28日消息(记者 刘培俊)当传统非遗“撞见”现代生活,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新余花鼓戏、洞村竹编、昌坊剪纸……5月27日,“行神州‘播’天下——优质主播中国行”活动走进江西省新余市,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主播用镜头记录新余之美,带领网友“云游”新余,探访这些当地代表性非遗项目,见证其匠心传承与创新活力。

  “狂风掀起信江浪,雷雨交加野茫茫……”当天上午,在松山小学,新余花鼓戏《风雷渡》正在上演,演员们以精湛的唱功、细腻的表演和富有乡土气息的舞台设计,演绎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民间故事,引得现场掌声迭起。

  “花鼓戏来源于‘赣中花鼓’,原名‘花鼓灯’,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2012年,新余花鼓戏列入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余花鼓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章志刚告诉记者。

  除新余花鼓戏外,昌坊剪纸、洞村竹编、分宜药香也走进学校,让大家得以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中医药非遗传承人带领学生辨识艾草、薄荷等药材,研磨、配伍、搓香,教室弥漫草木清香。一堂课下来,孩子们不仅制成提神药丸,更理解了“香道养心”的文化内涵。

  非遗来源于民间,成长于群众。“我们每个学期都会举行非遗进校园活动,目前非遗已经进入当地学校课程设计体系。这也是希望种下非遗的种子,让大家更好地爱上、传播、传承非遗。”新余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钱胡艳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传承主体的“活态化”文化形态。非遗传承人也顺应时代发展,开启新的征程。江西省新余市市级非遗项目洞村竹编第五代传人李年根便是其中之一。

  做了一辈子竹编的他选择直播互动、拍摄视频等方式,让竹编手艺搭上互联网的快车。“竹编制品月均销售额超万元。”李年根说,竹编生意的红火,还带动了周边手艺人共同致富。

  近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幅近九米长的夏布绣《长江万里图》惊艳亮相,吸引了众多目光。这幅巨制由国家级非遗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张小红及儿媳吴婉菁带领创作团队耗时13个月完成。十几种针法和三十多种颜色的丝线在作品中交错,用独特的刺绣语言展现了祖国的壮阔山河。

  夏布绣俗称“麻布刺绣”,在江西民间流传久远。在素有“中国夏布之乡”之称的江西新余,当地百姓就地取材,将夏布绣广泛用于生活用品之中。

  “传承不是复制,而是让老手艺长出新枝芽。”接过婆婆的“接力棒”,吴婉菁考虑更多的还是如何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找到平衡点,如何借助年轻一代的创新思维赋予夏布绣新活力,提升非遗技艺的自身造血能力,为夏布绣生活化艺术表达开辟一条走得通、走得好的路。

  在这样的思路下,吴婉菁大胆创新,利用现代设计巧妙跨界融合,开发出了箱包、首饰、灯艺、茶空间、文房等上百种夏布绣文创作品,让夏布绣这一传统工艺逐步融入大众生活中。在她的推动下,夏布绣这门老技艺“潮”了起来。

  如今,非遗在多元化的传播环境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焕发新时代的光彩与魅力。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A股龙年开门红:三大股指集体高开

开幕典礼于中午时分在马匹亮相圈举行,由中国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崔建春担任主礼嘉宾。男高音歌唱家张英席领唱国歌,并献唱经典名曲。在激昂的鼓乐声中,香港武术精英徐俊杰率领一众年轻粤剧武打演员,为观众带来了赏心悦目的演出。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三明3月25日电(吴振湖)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下保村,公路旁的一处庭院周围开满了紫藤花。花架上,藤条虬结苍劲、蜿蜒曲折,造型如笔走龙蛇的书法作品;淡紫色的花穗如璎珞般垂挂于枝头,随风摇曳,柔媚灿烂。

习近平4日抵达杜尚别 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在机场迎接

三伏天,酷暑难耐,防空洞成为市民避暑纳凉的好去处。8月10日,不少市民来到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的光荣坡红岩纳凉点读书看报、下棋打牌,享受夏日里难得的清凉。

2024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开赛 25个国家和地区参赛者参与

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这是海内外读者阅读中国领导人著作得出的共同结论。

台风“接二连三” 九招教你防范应对台风

目前香港国际机场三大主要货站在空港中心常态化收货运作,101家经香港民航处备案的空运货代取得在东莞交货资格,24家航空公司认可空港中心的安检,4家公共仓库为企业提供仓储和打板等增值服务。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